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综合改革,高中学校该如何调整

教育时报 2023-06-27


昨天

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召开

介绍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有关情况

点击标题阅读

↓↓↓


3+1+2!河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发布!
50问!彻底弄清河南高考改革!
今天
时报君向大家推荐
3位知名高中校长
对河南高考综合改革的解读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
河南省实验中学校长 吴振民
根据我省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将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到2025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普通高中的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新高考改革精神,提前谋划,科学应对,结合省情和校情对教育教学方式做出调整和改变。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相对于传统“大文大理”的“套餐”式招生模式,新高考改革突出强调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除3门统一高考科目外,另外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高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一是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卓越发展方面去理解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努力“让教育适合学生”而非“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是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命题,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通过构建全面育人特色课程,让学生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三是紧紧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学科育人任务,把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精神落到实处,坚持“五育”融合发展,适应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教学,努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是破除“五唯”痼疾,改变“重应试、轻能力,重排名、轻素养,重分数、轻德行”的不良评价导向,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构建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2.做好教学组织变革
由于新高考为学生提供了除语数外之外的其他学科的选择和组合权,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未来报考专业的需要,进行多种学科组合的选择。这意味着学生选择的学科领域方向已不限于传统的文理方向,还可以做更加精细的“学科领域选择”。基于此,学校需要根据学生对各学科领域修读科目的选择做出适应性安排,采取不同程度和方式的行政组织和教学组织管理,选课走班将成为高中教育教学新常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要设计好三张表:
一是课程表。要对各学科修读科目(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三年一贯制的整体安排,并结合每个阶段选课情况和师资结构对各类课程进行分段合理化配置。
二是走班表。借助信息化手段,制定选课走班规则,为学生科学编制选课走班表,确保每一位学生选课有指导、走班有方向、课堂有保障。
三是考评表。对学生选课走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要通过班级管理者的考评来实现。选课走班之后班级管理模式由“1”(一位班主任)变为“1+N”(一位行政班班主任+N个教学班导师)。学校要通过完善考评制度,科学制定考评表来明确班级管理者的职责分工:行政班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的一日常规、安全纪律、成绩提升、素养培育等全局性和长期性工作,教学班导师负责学科评价与学业管理。
3.加强生涯规划指导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更好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高中教育者要站在国家对人才需求的高度和学生兴趣特长的角度,通过对学生生涯规划的科学指导,实现学生个人选择与国家选择之间的同频共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
一是成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一生一案”建立学生生涯发展档案,对学生积极开展理想、学业、生活、交友、升学、心理等综合指导。
二是构建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统筹三年,整体构建高一“认识自我,学习体验”、高二“选课选考,科学规划”、高三“专业对接,自主发展”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三是针对性指导选课走班。通过开设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指导、家长座谈会等形式,指导学生在进行学科选择时要兼顾“喜欢的”“需要的”与“擅长的”,将个人兴趣、社会需要与个人特长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理性选择。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王瑞

《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在全省人民的高度关注中,在高考高招的重要时间节点发布实施了。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的“靴子”最终落地,是基于我省的省情和对高考改革的审慎态度,是在总结分析其他省市高考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周密而充分的论证,制定了适合河南省教育实际情况、符合高考改革发展方向和国家人才战略的高考综合改革改革实施方案,对于促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首批河南省多样化发展示范校,从2018年开始探索实施作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构了学生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为一体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就“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谈几点认识。

一是评价凸显了客观性,要做好客观记录与主动引导的结合。

高考改革的基本模式是“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两依据”由于呈现的是量化的成绩,因此在操作上比较直观流畅。而“一参考”由于呈现出的是过程性的成长记录,主要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内容,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因此在具体操作和实施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真实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特别是学生的突出表现。

客观和中性的评价导向,并不意味着学校止步于此。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甚至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引导,特别是学校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及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主动提供成长支架,丰富课程供给,提供更多资源与平台,做好师资对接,搭建活动场地和场所,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方便信息采集的及时、连续和高保真。

二是评价呈现了连续性,要做好学校意图与个人愿望的结合。

学校取向和学生的自我认识要形成高度契合。即要想取得一个突出的综合素质评价表现,就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要做出突出成绩,获得较高的荣誉,丰富体验经历。如果只关注学生学业发展,他们只会考试科目的学习,那么综合素质评价肯定是不突出的。

高考综合素质评价是过程档案式记录,不是简单的等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块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都在学生叙写成长记录上。成长记录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学生的成长轨迹就是通过事件、经历、数据、成绩、荣誉、成果等具体的东西来呈现的,将来为高校提供学生综合素质材料,重要的一项就是成长记录,因此教育、培养学生坚持写、及时写、真实写,学生写成长记录既是学校的培养要求,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

三是评价体现了严肃性,要做好管理工作与监督制度的结合。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充分运用全省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平时学生的表现由各高中学校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动态地、过程性录入,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况,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为了保证信息录入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健全信息确认、公示投诉、申诉复议、记录审核等监督保障制度。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公平、公正、公开地记录学生成长足迹,真实反映学生综合表现;同时又要为学生搭建多样的发展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展示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阅历和体验,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推进学生发展指导的思考与实践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 叶小耀

《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明确了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特别提出了落实新高考改革“要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创新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模式”。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别是选课走班的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专业、认识职业,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尤为重要。

对普通高中学校而言,学生发展指导是学校的基本职能,也是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是普通高中育人功能体现的重要措施,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完善现代化学校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教育部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19号)要求示范校“在开发选修课程、推进选课走班、加强学生发展指导等重点环节实现突破”。作为国家级“双新”示范校,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近年来在构建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拓宽育人渠道方面开展了系列思考,推动了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定经验。总的来说,落实好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抓好一体设计,加强全面统筹

学生发展指导涵盖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多个方面,是一项既平行又包含于德育和教学之中的全新工作。如果简单将其归属于教学或德育部门,必然影响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和开展。为此,要成立学生发展指导暨生涯教育专门机构,在校务会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统筹、规划、推进和管理工作。同时在“三全育人”基础上,学校要构建“人人导师制”指导模型,将学生发展指导渗透进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和服务保障的各个方面,形成“人人参与、全面指导、系统保障”的发展指导体系。

二、实现两项结合,完善指导机制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是整体而全面的。所以,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必须达成过程性和个性化的统一,实现双延式对接与个性化指导两项结合。针对学生成长的系统性,学校要在做好高中三年递进式选学选考指导的同时,前延初高中适应衔接,后延毕业及就业跟踪指导,构建一体化指导机制;针对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学校要实现个性化菜单式定制指导,在丰富的指导课程和“人人导师制”保障下,结合综合素质评价,一人一档建立学生发展指导档案。

三、开设三类课程,丰富育人体系

学校育人的载体是课程,课程育人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途径。因此,做好课程建设既是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内在要求,也是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必然条件。为此,学校要构建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体验的三位一体式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

1.自我认知课程。要系统开发智慧课堂大数据信息平台,生成了涵盖学生学业水平、性格兴趣、价值追求、能力评价、生涯设计等自我认知型数据平台系统,使学生成长可视化,评价管理有依据,发展指导有标准。

2.职业认知课程。要积极扩宽渠道,将优质社会资源引入校园,邀请校友担任学长导师,介绍大学及所学专业;邀请家长、行业精英走进课堂,还原行业与职场样态;邀请专家教授开展生涯职业讲座。除此之外,要组织学生通过职场精英访谈、职场体验等形式进行学习实践。

3.社会体验课程。社会体验课程要依托社会实践和研学体验活动,加快课程化建设步伐,实现《普通高中学生社会体验课程设计》系列校本课程的整体构建。

四、强化四个构建,保证工作实效

总结学校探索经验,做好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要始终在四个方面形成系统性建构。一要把握阶段特点,统筹安排指导内容。要明确学生需求和学段定位,递进式开展发展指导工作,科学统筹内容设计,牵好“牛鼻子”,打好“组合拳”。二要运用现代技术,确保发展指导效果。只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信息闭环,做好跟踪指导,才能确保学生发展指导实效。三要常态指导研究,优化发展指导方法。不断开展并强化常态学生发展指导研究并持续优化发展指导的过程方法,是强化学生发展指导实效的必由之路。四要强化多维整合,完善发展指导机制。学生专业选择和职业认知要与学业修习、价值观引导紧密结合,实现职业体验、科学探索、人文情怀、价值追求的统一是学生发展指导的终极方向。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落实高考综合改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